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進程中,遼寧以其獨特的地理方位與厚重的歷史積淀,鐫刻下鮮明的紅色印記。這里,有抗日烽火燃起的希望,有解放戰爭改變命運的豪邁,有國歌旋律匯聚的民族情感,有抗美援朝血火淬煉的忠魂,有共和國工業崛起的脊梁,有雷鋒精神滋養的高地。
作為全國最早解放的地區之一,遼寧率先恢復工業生產,輸送機器設備、生產物資、技術人才支援全國工業恢復,為新中國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提供了堅強支撐,是公認的共和國工業奠基地。觸摸老工業基地的文明脈動,傳承共和國工業奠基地的廉潔基因,對于深刻理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廉潔奉公成為集體價值共識
面對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基礎薄弱的現實背景,承載著探索共和國工業化道路、建立獨立完整工業體系的時代使命,激昂著人們奮勇前進。這樣的時代背景決定了廉潔奉公的客觀基礎。
探索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時代任務,標定了廉潔的價值方向。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處于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的政治孤立、經濟封鎖和軍事威脅之中。蘇聯工業化的歷史與教訓警醒著新中國工業化的開創者必須探索適合自身國情的道路。黨和國家領導人認識到“中國的革命和中國的建設,都要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力量為主”,“沒有工業,便沒有鞏固的國防,便沒有人民的福利,便沒有國家的富強”,確立了以國內力量為主,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的時代任務。這決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發展必須走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道路。
工人階級的主體屬性,激活了在工業建設中必須廉潔奉公的主觀動力。新中國成立前,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廠礦企業內部形成了由封建把頭把持生產和管理的腐朽制度,工人階級長期處于被剝削被壓迫的地位。新中國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黨領導國營廠礦企業以生產為中心對勞動組織進行整頓,建立新的勞動制度和勞動組織,使企業的各級領導權落實到工人階級手里。社會主義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了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的關系,使工人從被剝削者變成領導階級,激發了廣大工人群體的主人翁意識與生產積極性,驅動工人階級將保護生產資料的被動要求轉化為主動自覺。
國家盡快實現工業化的發展需求,讓廉潔基因上升為政治生態。中國共產黨提出過渡時期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發展路線。在前期實踐基礎上,共和國工業奠基地的廉潔基因逐步轉化為思想觀念、行為習慣和制度規范,進而形成清正廉潔的政治生態。例如,構建“車間—倉庫—生產”的閉環管理模式和“廢舊物資登記、共享、審批”的管理流程等,將個體行為上升為組織制度規范;從勞動模范的事跡中凝煉出“艱苦奮斗、愛廠如家、為國分憂、無私奉獻”的孟泰精神,推動個人精神轉化為集體價值共識。
濃縮了共產黨人探索新中國工業化發展道路的理想追求
在轟轟烈烈的工業化發展進程中,遼寧這片曾挺起共和國工業脊梁的土地,涌現出一大批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產業工人、勞動模范。他們身上體現的對黨忠誠、為國分憂的理想信念,克己奉公、甘于奉獻的價值立場,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意志品質和勤儉節約、務實敬業的行為范式,構成了工業奠基地的廉潔基因,成為共和國工業騰飛的不竭精神動力。
對黨忠誠,即堅守黨的信仰、服從黨的領導、踐行黨的宗旨;為國分憂,即以國家利益為重、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國家需要貢獻力量。工人黨員接到迅速恢復鋼鐵生產的命令后,立即承擔起恢復生產的關鍵任務——高爐修復,真正做到“每一秒鐘都為創造社會主義社會而勞動”。這樣的理想信念始終引領著一批批共產黨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解決問題,到發展最困難的地方打開局面,為新中國工業的奠基和騰飛挺膺擔當。
克己奉公、甘于奉獻是共產黨人正確處理公與私關系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共產黨人保持廉潔本色的生存方式,也是其贏得尊嚴、贏得人心的價值根源?!颁撹F戰線的老英雄”孟泰在收集廢舊器材過程中,沒有將任何一件可用物資據為己有;在高爐爆炸的危險關頭,不顧個人安危保護國家財產安全;組織工友獻交器材,為高爐修復提供關鍵的配管材料。這是工人們始終堅持集體利益至上、為新中國工業化無私付出忘我奉獻的鮮明體現。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共產黨人廉潔從政的科學方法和優秀品質。面對千瘡百孔的廠區,工人們主動翻遍廢鐵堆,將深埋于土里、凍結在冰雪中的器材挖出來,建立“孟泰倉庫”,生產出第一爐鐵水和鋼水,開辟了共和國工業化的新紀元。這種精神是為共和國工業奠基的工人們始終堅守和踐行的根本方法,更是黨領導共和國工業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廉潔基因。
廉不言貧,勤不道苦。勤儉節約、務實敬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共產黨人廉潔自律的行為習慣。建設初期,在廢墟上重建,物資極度短缺。孟泰建“百寶倉庫”獻廠,家規“不拿廠里一釘”。王崇倫獻“萬能工具胎”專利,分文不取。沈飛工人手敲殲擊機蒙皮,立志造“爭氣機”。工人們勤儉節約、愛廠如家、不計報酬,把有限的資源、資金和技術力量集中到重點建設上。
從這段紅色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崇廉尚廉、克己奉公的精神和實踐始終貫穿在其中,濃縮了共產黨人探索新中國工業化發展道路的理想追求與實踐創造,塑造了共和國社會主義工業文明的精神底色與發展基調,構筑出新中國工業化初期工人階級的可親可敬形象。
讓紅色清風長吹不息、春風化雨
傳承紅色廉潔基因,不僅是守望歷史的緬懷,更是回應時代的召喚。遼寧這片孕育了抗聯鐵血忠魂、遼沈決戰壯歌、雷鋒無私奉獻的土地,曾在國家最艱難的關口扛起擔當,在共和國建設最急迫的時刻沖鋒在前。
在大步前進的新時代,要引導黨員干部賡續紅色血脈,厚植廉潔奉公的思想觀念,注重多管齊下、綜合施策,構建長效機制,將廉潔基因植入到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
深入挖掘和弘揚廉潔文化資源,用共和國工業奠基地的奮斗歷史和時代成就提振士氣、指引方向。一方面大力挖掘與傳承廉潔基因的深刻內涵及其現實表現,另一方面為其注入更多創新元素,推動其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涵養新時代廉潔文化新生態。
開展個性化的廉潔主題教育、舉辦多樣化的廉潔文化活動,用共和國工業奠基地的廉潔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心聚力。打造特色廉潔品牌、構筑數字化的廉潔陣地,用共和國工業奠基地的歷史經驗和實踐創造啟智潤心、砥礪品格。將廉潔基因融入到現代化建設中,將其蘊藏的理想信念、價值立場、思維方式與行為范式深深植入黨員干部思想和心靈,提升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主觀自覺。
基因的生命力在于代際傳承。要讓廉潔基因在制度設計中落地生根,成為權力運行的剛性約束;讓干部在陽光透明的制度籠子中盡責擔當,推動政通人和、行穩致遠;在社會治理中融入智慧,成為推進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的內生動力;讓廉潔文化深入校園課堂,培養一代代知廉、守廉、踐廉的時代新人;讓清風拂過社區街巷,在公共文化中春風化雨,成為百姓身邊看得見、感受得到的清風正氣。
唯有將這份基因深植于文化傳承、融匯于社會治理、貫穿于民族復興,才能讓這股紅色清風長吹不息,讓這片熱土在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的發展圖景中熠熠生輝。唯有如此,才能讓廉潔基因在新時代華夏大地繼續發芽生長,開出更加絢麗的文明之花。